唐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
唐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
#奇妙知识季#
唐朝是中国各个历史朝代中最辉煌的时期,在当时也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对于唐代历史耳熟能详的朋友更是比比皆是,那大家知道唐朝时期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么?所以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唐朝时期十大历史事件,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十、奉天之难,又名“二帝四王之乱”,包括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是唐德宗时期一场由于中央政府削藩而引发的叛乱,唐德宗被迫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奉天之难是中晚唐藩镇跋扈、唐朝中央权威受挑战的标志事件之一。
事件背景: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为求得暂时苟安,唐代宗措置失当,“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使安史降将摇身一变,成了由中央任命的节度使,保存了相当大的离心力。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还对内地掌握兵权的刺史多加节度使称号,造成了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的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
结果:奉天之难不仅成为晚唐衰落的标志性事件,也成了李适放任自流的转折点。李适执政后期,任用奸臣为相,并且开始委任宦官以重要官职。在全国范围内,更是增收杂税,导致百姓怨声载道。
九、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公元874年底,王仙芝在长垣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几天之内,竟有千人响应。黄巢闻讯,惊喜万分。他立即带领私盐贩子和兄弟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起兵,响应王仙芝,从此拉开了唐末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八、神龙政变的简介: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武则天女皇专政时期,但是最后因为一场证明,女皇的儿子李氏重新夺得了皇位。这场政变也被称为神龙政变。神龙政变是怎么一回事,它的具体发生和结局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条件。
武则天作为李唐时期的皇后已经手握重权成为了李唐家族权力的实际操控者。最后武则天直接自称皇帝废除了她儿子李显的皇位,建立武周天下。但是到了晚年武则天身体状况变差,对于朝中的局势也失去了明智的判断。晚年的武则天开始专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多次提拔他们,又赐赏封爵。朝中原本就对武周创立多有反对,随着武则天老去,接任皇位的继承人问题越来越需要解决。朝中涌现出了支持李家复原的想法。张氏兄弟得宠后专横跋扈,挑拨离间,逼死了武则天儿子李显的女儿女婿,由此引起李显的憎恨。当继承人问题在群臣中议论的时候武则天同意了召回李显。李显回朝后在武则天生病时乘机联合大将军一起发动了兵变。李显和其他支持政变的李家势力一起闯入武则天宫殿杀死张氏兄弟,逼武则天让位。神龙政变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神龙政变发生的经过。
武则天无奈只好答应让我于李显。这场政变因此也被称为神龙政变。经历过这次政变后,李唐全面复兴,之后的李隆基统治时代开创了唐朝再一次的盛世。
七、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唐朝从安史之乱开始由盛转衰,最后走向灭亡,可见安史之乱对唐朝发展的影响之大。那么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呢?除了稳定军心的唐肃宗之外,那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位将领。
1、郭子仪:要说这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那郭子仪肯定居首功。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太子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并且册封郭子仪为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命其讨伐安禄山。郭子仪率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的作用巨大,有人说因为郭子仪的存在才能大唐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郭子仪的权利很大但是朝廷并不猜忌他会谋反,郭子仪功高盖主但是皇帝也不会怀疑他。由此可见史书对郭子仪的评价之高。
2、李光弼:李光弼和郭子仪是很要好的朋友,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建议唐肃宗(唐玄宗的儿子李享)提拔李光弼为大将一起平定安史之乱。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问到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当然不能忘了他,他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需要说明的是,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但是只要是关于安史之乱的简介,就必定会提到他二人的名字。
六、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
由于唐玄宗李隆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 ,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这也是唐朝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
五、武周代唐
唐高宗中期后,朝廷实权逐渐由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召入宫中,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公元660年,李治因身体原因让她处理朝政,因此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683年唐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684年,武则天因李显与之不合,将他废为庐陵王,另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同时改元光宅,改东都洛阳(唐太宗时营建洛阳宫,高宗改之为东都)为神都。
武周代唐,又称“武周革命”。载初元年(690年)秋七月,薛怀义等佛教僧人撰《大云经》,称武则天为弥勒佛下凡,应代唐为王。于是武则天令各州置大云寺以宣扬。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三日,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余来到神都上表请武则天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武则天没有准许;于是文武百官、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国王、沙门道士共计6万余人,俱上表请愿,唐睿宗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
九月五日戊寅,群臣上言:“有凤凰从明堂飞入上阳宫,落在肃政台梧桐树上。”武则天便前往观看;过了很久凤凰向东南飞去,恰好武则天赶到,此时朱雀数万云集朝堂,不肯离去。看到此景,一位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神皇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改国号为周;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
九月七日庚辰,武则天认可了唐睿宗及群臣之请。九月九日,武则天御则天门,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神都(洛阳)。九月十一日,上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次日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御则天门(紫微城正南门)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降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她开创殿试和武举,打击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中原、关东与江南等地的士人得到提拔,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武则天称帝期间,社会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该时期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龙门石窟为其代表。史称“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缔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
“渭水之盟”虽然让李世民十分屈辱,但也保住了新生的大唐,稳固了唐朝初立的根基,让李世民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国力,他登基后也并没有贪图享乐,反而时刻牢记东突厥带给自己的屈辱,这才有机会在三年后击败东突厥,威震西域,为盛世大唐奠定基础。
三、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这是唐朝历史中蓬勃发展的阶段。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并且励精图治,逐步形成治世之局面。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像荀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个时期唐朝国威远播四方。太宗则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东方是世界的国际盟主。
二、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经过: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出。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一箭将他射死。
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张公谨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此时,尉迟恭在城楼上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玄武门之变的影响:正面影响是李世民搬开了大哥李建成这块绊脚石,如愿以偿的登上皇帝宝座,开始了唐朝一连串的太平盛世。
负面影响是挑战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后来李世民的9个儿子,敢于争夺皇位正是因为有李世民这块学习碑,结果是李世民的儿子除了唐高宗之外,其余的没一个好下场。
一、唐朝统一战争,是唐朝建立后,对隋朝末年在中国各地建立的割据政权进行的统一战争,经过三次军事政治活动,唐朝不仅关中根据地巩固了,而且扩大了地盘,势力得到发展,可以集中力量经营中原和江南,实现统一目标,除朔方的梁帝梁师都以外,唐朝已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最终唐朝得以扫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李世民在此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战争的冲击下四分五裂,贵族、官吏、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夺取都城长安,于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618年)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但是此时的唐朝仅占有关中(今陕西)、河东(今山西)一隅,国内尚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数支地方起义军队或割据势力。当时,主要割据势力有: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萧铣、林士弘、窦建德、杜伏威等。李渊为了统一中国,采取了先固关中,东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方略。于是,唐朝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经过: 唐朝统一战争主要包括秦王李世民率军平定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的战争,与赵郡王李孝恭、李靖平定萧铣、辅公祏的战争,吴王杜伏威平定李子通、林士弘的战争,太子李建成平定刘黑闼的战争。
评价: 李渊、李世民父子,利用了农民起义的力量消灭隋军主力,削弱割据势力的大好时机,依靠了自己的背景及政治军事经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避免了历史大分裂时期的再次出现。一个统一的唐朝,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国富民强的唐朝,虽然政治上领导人频繁更换,给后人一种安定富足,人民欢乐的印象。但是即使如此,这么繁荣富足的唐朝,也经历了近百场战争。
-
- 台湾岛舆论战的历史,绿营甚嚣尘上,蓝营举步维艰,两岸渐行渐远
-
2023-12-26 01:38:03
-
- 西周 (中国历史朝代)
-
2023-12-18 15: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