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屋 > 杂谈 > 正文

​大渡河峡谷:亿万年的山水相逢,独一无二的旷世奇观!

2024-11-11 07:17 来源:旺达屋 点击:

大渡河峡谷:亿万年的山水相逢,独一无二的旷世奇观!

滴水可以穿石

那如果是一条奔腾的大河

持续冲刷大地亿万年

又会拥有怎样一番景象?

在青海果洛山南麓

雪山之水从这里奔流南下进入四川

行至雅安境内石棉一带时

突然90°转弯

剖开大瓦山

向东流去

就是这华丽的一个转身

剖出了一个旷世深峡、绝尘幽谷

这就是中国十大最美峡谷排名第八的大渡河峡谷

“Wow Ya'an”采编团队一行

驱车进入“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一睹峡谷雄奇风光

视频加载中...

在向大家描绘大渡河峡谷之美前

我们要先弄明白一个问题:

什么是峡谷

在最近的1亿多年里

受板块运动综合影响

中国陆地大部分区域抬升为山地和丘陵

流淌于此的河水

在这个过程中

成了一股向下切割地表的力量

平静的水面以下

河水裹挟砂石

磨损、切割底部岩石

使河床不断加深

亿万年大地震动和流水切割

最终形成了无数巍峨险峻、曲折蜿蜒的峡谷

这一亿万年的运动过程

又分为抬升期和静止期

因此

在峡谷两岸形成一种叫“阶地”的景观

这些阶地上堆积的泥沙

成了肥沃的土地

这些土地又孕育着一个个悬崖村

位于大渡河峡谷上方的悬崖村——汉源县古路村

正是这种亿万年的山水相逢

创造出了无数多姿多彩的峡谷

那么

横跨雅安、乐山、凉山三地的大渡河峡谷

又拥有着怎样一番极致风光?

一条大河劈开旷世峡谷

大渡河峡谷位于大渡河流域下游

青藏高原横断山东侧

恰好处于我国从最高一级地貌单元青藏高原

向第二级地貌单元四川盆地的过渡陡跌地带

源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雪融水

汇集千川百河后

在这里突然一改柔情风格

变得气势磅礴

以不可阻挡的惊艳气势

切开了我国第一级阶梯

与第二级阶梯之间这道门槛

留下了一条长达26公里的旷世大峡谷

大渡河峡谷航拍 卫志均/摄

大渡河峡谷

西起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

东至乐山市金口河

长26公里

谷底宽一般70至200米

局部小于50米

谷肩最大宽度约8公里

峡谷出口处河谷最低海拔约580米

峡谷北岸的大瓦山海拔3222米

使峡谷最大谷深达到2600余米

2001年

大渡河峡谷被中国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2005年

大渡河峡谷以第八名的成绩

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

“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

参与评审的专家

这样评价大渡河峡谷:

“其连续完整的峡谷长度和险峻壮丽程度世所罕见!”

感受奇峡魅力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横跨雅安、乐山、凉山三地

分为汉源园区、金口河园区、甘洛园区

除主峡谷景色外

还拥有各种地貌和人文景观

其中

汉源园区占比24.27%

拥有汉源湖、古路村、一线天等景观

是公园的核心园区

金口河园区占比54.5%

拥有白熊沟、大瓦山、铁道兵博物馆等景观

是公园的主体验区

甘洛园区占比21.23%

拥有天生佛、溜索、彝族村寨等景观

是公园的拓展园区

主峡谷在汉源和金口河各有一个入口

此次采编团队选择了从汉源入口进入主峡谷

汉源湖

修建在大渡河上的瀑布沟水电站

让大渡河水位抬高

形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汉源湖

沿大渡河顺流而下

湖面越来越窄

两岸的高山越来越陡峭

峡谷的“V”状形态也越来越明显

直到抵达乌斯河镇

就算是正式进入这段长26公里的峡谷了

从这里开始

河流、公路、铁路将一直并行

直到金口河

成昆铁路和国道245线在大渡河峡谷中,与河流并行。

这一段大渡河还承担着汉彝分界的角色

河的北岸是汉源县和金口河区

河的南岸是甘洛县

而大渡河峡谷的重要支沟白熊沟

则是汉源县与金口河区的分界

公园的三个园区

就这样界线分明

却又紧密相接

驱车行驶在峡谷中

有一种很奇妙的感受

下方公路路面和水面几乎齐平

有游船行驶在水面上

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惬意

可抬头看上方

几乎呈90度垂直的岩壁就悬在头顶

给人一种压迫感

这种惬意与压迫感同时存在

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峡谷风景

虽说有公路穿行在峡谷中

可由于山势陡峭

部分极为险峻的地段

谷底全被河面占据

公路只能用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存在

在乌斯河到深溪沟段

有一座深溪沟大桥

过桥以后却并无路

只有一条隧道

形成了峡谷中一个桥隧相连的景观

深溪沟大桥的桥头连接着隧道,成了峡谷中一道桥隧相连的独特景观。

在峡谷的金口河段

有几段公路只能用桥梁的方式修建在河面上

被誉为“水上公路”

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打卡

峡谷里的“水上公路”

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渗透、搬移和溶蚀

峡谷两岸陡峭岩壁

又被溶蚀出了若干孤立的山峰

这些山峰形状不一

有的似佛像、有的似飞禽走兽

让人目不暇接

远眺峡谷和群山

峡谷的存在从来都不是独立一条线

在峡谷两边的崇山峻岭中

还有着一条条支线

他们将山上的雨水、雪水汇聚到峡谷中

这就是沟谷

他们的体量没有峡谷那么大

流水也没有峡谷那么稳定

却是峡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老昌沟沟口位置的成昆铁路“一线天桥”,旁边就是通往古路村的骡马道起点。

大渡河峡谷拥有深溪沟、老昌沟、白熊沟等多条沟谷

这些沟谷

有一些狭长险峻、行人难以穿越

例如深溪沟

但也有沟谷中有人居住

谷底还修有水泥路

例如白熊沟

采编团队驱车进入白熊沟

悬崖壁立、蓝天一线

两侧飞瀑高悬

谷底溪流潺潺

白熊沟,因曾经在其中发现有大熊猫活动而得名。

进入白熊沟后

手机便没了信号

途遇一辆越野车从谷中行出

向其打听路的尽头是什么地方

被告知路的尽头只有几户人家

居住着20多个人

种着田地

用着有线座机电话

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险峻的白熊沟,是大渡河峡谷中雅安市汉源县与乐山市金口河区的分界线。

穿越险阻的力量

进入峡谷后

采编团队一行一直是沿国道245线行驶

其实

作为一条人行峡谷

大渡河峡谷中的道路不止这一条

还有两条立体通道可进入峡谷:

在峡谷的下方

号称“地下铁路”的成昆铁路穿山过洞

在峡谷上方山上

有二战时修建的乐西公路翻山越岭

在中国大地上有着无数峡谷

它们给穿越其中的人

带来各式各样不同的体验

或惊叹其险峻

或沉迷于幽寂

可此次的大渡河峡谷穿越之旅

却给采编团队一行

带来了一种崇高感和敬佩感

而这种感受正是来自这两条穿越险阻的路

成昆铁路和国道245线在峡谷中穿行,为防止悬崖上方的落石损车伤人,铁路上方修建了安全棚顶。

“地下铁路”——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于1952年2月开始草测

1953年提出东、中、西3条线路走向方案

1957年4月

铁道部审定了西线方案

因为当时渡口市(现在的攀枝花市)的建设

已经提上日程

西线方案利于沿线丰富的

水电、煤炭、矿产、森林等资源的开发

路网布局更为合理

大渡河峡谷中“若隐若现”的成昆铁路 杨涛/摄

中国铁路网布局俗称三横五纵

五纵即南北走向的五条铁路

青藏铁路未建成时

成昆铁路就是这五纵中最西的一条

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这也是修建难度极大的一条线

整个地区有一半位于烈度7~9度的地震区

沿线地质结构复杂

选线全长1100多公里

就有600多公里位于高山深谷之间

成昆铁路在大渡河峡谷中穿山过洞

干线跨越的大渡河、金沙江等河流两岸

谷深坡陡

峡谷两岸分布着数百米高的陡岩峭壁

铁路建设条件之艰险恶劣

在中国铁路史上非常罕见

在施工线上

工人头上是悬崖

脚下是激流

塌方、落石、泥石流等灾害

随时威胁着建设者的安全

尤其是大渡河峡谷段

被多国专家断言为“修路禁区”

40万人的筑路队伍

就这样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

最终

一条开创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

和13项世界铁路之最的铁路

在成都到昆明之间架通

建成后的成昆铁路全长1090.9公里

全线有桥梁991座

隧道427座

桥隧比达到了41.6%

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地下铁路

由于地形限制

沿线122个车站中

有42个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建造在桥梁上或隧道里

其中位于大渡河峡谷中的关村坝站

就是一个建在隧道中的“洞中车站”

位于大渡河峡谷金口河入口处的金口河站

则是一个建在桥上的“空中车站”

位于大渡河峡谷中的关村坝站

这条在崇山峻岭中穿梭的“地下铁路”

记录着铁道兵英勇奉献的历史

镌刻着建设者们的汗水与热血

1090.9公里的铁路

共牺牲了2100余名烈士

平均不到一公里

就有两名铁道兵战士倒下

位于大渡河峡谷内的铁道兵博物馆内

陈列的每一件铁道兵文物

都在无声地讲诉着这段悲壮的故事

位于成昆铁路关村坝火车站附近的铁道兵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

血肉筑成——乐西公路

在大渡河峡谷的上方

有一个被称为“死亡之岭”的蓑衣岭

垭口上立着两个石碑

一个刻着“蓑衣岭”

一个刻着“褴褛开疆”

翻越蓑衣岭的这条路

就是著名的抗战大动脉

乐西公路

1937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

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

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

铁路、海运均被日军切断

援华物资只能从缅甸

经滇缅公路

绕道贵州进入四川

且万一重庆失守

国民政府就要迁都西昌

修建乐西公路迫在眉睫

乐西公路东起乐山

经峨眉、金口河、汉源、石棉、冕宁

西至西昌

全程525公里

于1939年8月开工

1941年2月通车

肩负起抗战生命线的重责

这条公路的修建却是难上加难

当时抗战正进入最艰难的时刻

四川虽是大后方

可也经常遭到日军飞机轰炸

加之乐西公路要穿行的路段

恰好位于横断山北段的峡谷区域

尤其是大渡河一段

上方是悬崖峭壁

下方是大河奔腾

有着“死亡之岭”之称的蓑衣岭

和号称“魔鬼住所”的岩窝沟

就位于大渡河峡谷上方

修筑乐西公路皇木段时使用过的石碾,百姓称之为“抗战碾”,如今保存在皇木镇光景平台处。

为了修建这条战略公路

国民政府当时动用了20多万人

因为道路险峻、气候恶劣、后勤保障不足等原因

筑路过程中

被炸药炸死、滚石砸死、病死、饿死、冻死的工人

超过4000人

平均每公里死亡8人

成为中国公路史上的死亡之最

另外还有2万多名人员伤残

而伤亡最多的路段

就是蓑衣岭和岩窝沟

蓑衣岭垭口海拔近3千米,进入冬季就会被雪覆盖,修建此路段时经常会有工人被冻死。

蓑衣岭山势陡峭

冬季气候寒冷

岩窝沟则是悬崖峭壁、深不见底

筑路工人坐在箩筐里

用麻绳吊在悬崖上施工

据统计

单是岩窝沟这一段

死亡率就达到平均每公里20人

在当时有一句口号叫

“用我们的血和肉,去填满岩窝沟”

车辆行驶在乐西公路岩窝沟段

成昆铁路、乐西公路

这两条穿越险阻的道路

让这条巍峨险峻的峡谷

又增添了一种壮美

立体丰腴的人文景观

亿万年的山水相逢

孕育了无数峡谷

而当人类走进峡谷

又进一步丰富了峡谷的内涵

让这些寂静幽谷增添了立体丰腴的人文景观

早在几千年前

大渡河峡谷一带就已有人类居住

而作为南方丝绸之路

重要组成部分的阳山江古道

也位于此

这条古道陆路起于乐山

经峨眉、金口河,翻蓑衣岭到皇木

过富林在清溪与灵关古道相连

古道水路

是大渡河的汉源至乐山段

大渡河峡谷是古道水路中最险的一段

沿乐西公路从东往西

穿过岩窝沟的悬崖地带后

会来到一块开阔的地台

名为皇木镇

因明清两代在此伐木修建皇宫而得名

皇木镇位于大渡河峡谷上方一处较为开阔的台地,可远眺大瓦山。

可是

深山里的木头该如何运往北方呢?

西南大学长期从事明清皇木采办研究的蓝勇教授

用自己的研究成果

还原了皇木进京的线路:

先砍伐木料搭设轨道

皇木顺轨道进入小溪、河流

再捆扎成筏

进入长江漂到扬州

再经京杭大运河运达京城

我们不禁开始想象

作为阳山江古道水路的大渡河水面上

一根根皇木浮浮沉沉的景象

也不禁对祖辈的智慧与力量

产生无尽的钦佩之情

我们再原路返回

沿乐西公路从西往东穿过岩窝沟

来到汉源县永利乡二道坪

一条索道从这里跨越老昌沟

延伸到对面古路村斑鸠嘴

横跨在两山之间的索道,让悬崖村交通更加便捷。

这是一个座落在大渡河峡谷核心地段绝壁上的村子

据当地村民讲诉

400多年前

他们的先祖为了躲避纷争

爬上悬崖

在大渡河峡谷上方的台地上安了家

在古代

这里有着易守难攻的优势

可在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的现代社会

这里的人却被贫困所困扰

不通电、不通自来水、不通公路

就更别提网络和快递

仿佛是一个被现代文明遗弃的地方

只有悬崖下方成昆铁路上

火车经过时轰隆隆的声音

还在提醒着山顶的人目前所处的时代

远眺大渡河峡谷,和位于峡谷上方的古路村。卫志均/摄

在很多年前

村民出行得像猴子一样

在悬崖峭壁上顺着藤子攀爬

成昆铁路修建时

铁道兵不忍村民如此辛苦

便为他们搭建了钢梯

还未铺水泥和加装护栏时的古路村骡马道,拍摄于2008年。 杨涛/摄

2002年

村民在老支书的带领下

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

宽不到1米的骡马道

后来当地政府又将这条骡马道

进行了修缮

铺了水泥、加了护栏

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骡马道。

村民们的行路安全终于有了保障

而古路村和骡马道的险峻

也开始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的到来

很多村民都办起了农家乐

2018年,悬崖上的古路村拥有了第一条公路,公路直接从村里通到索道站。 杨涛/摄

在政府的扶持下

古路村如今早已通电、通水、通网

索道开通后

村里更是通了快递

与世隔绝了几百年的悬崖村

终于融入了现代社会

摆脱了贫困

未通公路和索道前,电力工人用肩挑、背扛、马驼的形式,为古路村运送和安装变压器。

峡谷阻断了交通

创造了世外桃源

而人类

为了生存和发展

又在峡谷中创造了各种通行方式

亿万年的山水相逢

造就了险峻峡谷

而千百年的人类文明

又赋予了峡谷不一样的内涵

无论是

翻山越岭的阳山江古道

“一米路桥一米魂”的乐西公路

遇谷搭桥、逢山开洞的成昆铁路

开凿在峭壁上的骡马道

跨越在两山之间的索道

还是

皇木的进京之路

悬崖村的脱贫之路

都是

人类面对困难与挑战时

迸发出来的顽强力量的见证

也是

作为全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

大渡河峡谷

和其它峡谷之间

不一样的美

参考文献:

《大河奇峡》中国旅游出版社.李忠东 周江陵 邹容/著

《中国峡谷,如此震撼》星球研究所.云舞空城/著

《成昆铁路——心灵与时空的旅行》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1期.甘林/著

《中国十大最美峡谷的最简评介》河山无言.范晓/著

来源:雅安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