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屋 > 杂谈 > 正文

​闭月羞花什么意思(成语闭月羞花都是出自什么典故的)

2024-04-10 08:58 来源:旺达屋 点击:

闭月羞花什么意思(成语闭月羞花都是出自什么典故的)

旧时形容女子美貌,常用“闭月羞花”这个成语。

“闭月”原作“蔽月”,原出三国时曹植的《洛神赋》。洛神,洛水的女神。传说,古帝宓義的女儿宓妃(宓(fú) 通“伏”),因渡洛水溺死,成为水神。曹植经过洛水,跟据传说,加以想象,写了这篇赋。

全文被选入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文中描写洛神不同凡人的仪容时, 有一句道:“仿佛若轻云之蔽月”。蔽,是遮掩的意思。作者用“轻云蔽月”比喻女神的幽丽柔美。

但是后来,把“蔽月” 二字与“羞花”组合为成语时,却改成了“闭月”。(闭,掩藏。月亮也比不上这美女,只好躲藏起来,黯然失色。)

至于“羞花”,有人说出自宋朝文与可的诗句:“美人却扇坐,羞落庭前花。”但据苏轼《书昙秀诗》跋透露,苏轼对文与可此句颇为欣赏,并曾念给欧阳修听。欧阳修说:“这并不是文与可的创造。

民间本有‘羞花’的说法,文与可此句,是学习民间语言得来的。”唐朝李白也早就用过类 似“羞花”的话,他的《西施诗》有“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之句。

还有,《新五代史•唐家人传》载:后唐明宗淑妃王氏,有美色,号“花见羞”。这也是在文与可之前。总之,“羞花” 一语,也是形容美女,连花朵见了都要自感不如而羞惭,意即比花还要美丽。

“闭月羞花”或作“羞花闭门月”,常见于旧时曲剧和小说中,并且常和“沉鱼落雁”连用为对偶句。

元杨果《采莲女曲》:“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明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她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