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屋 > 杂谈 > 正文

​瞭望 · 回望军旅》任志民‖军人的发型就这么帅

2025-02-14 11:31 来源:旺达屋 点击:

瞭望 · 回望军旅》任志民‖军人的发型就这么帅

昨晚,从体育场锻炼身体回来,一时心血来潮,在妻子的帮助下自己动手用电动剃须刀理了个“久违”的平头,回想起平头的年代,还是年青时候在部队时的“专利”,干练、帅气、精神、阳光,兵味十足。

发似针,形如钟。军人的发型一直都是钢针般的短发,也就是传说中的“小平头”。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不再必须是“大板寸”“小圆头”“小平头”了。为了彰显硬汉形象,军人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之后,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腱子肉、马甲线,一身强健的体魄,再配上“刚健型”的发型,“男神”气质秒杀一切。

都说军人成熟稳健,这都与平时的教育学习脱不开干系,部队生活中有序的一日生活制度、日常的操课学习,培养出了军人成熟稳健的性格,因此,这一“稳健型”发型也很符合军人的形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军旅生活都是与世隔绝的,但其实部队也是与时俱进的。如果与社会脱轨,再不加以学习,又怎么能够真正有效的提高战斗力呢?即便是在发型上,在有所规范的同时,也要与地方零距离接轨,“奔放型”则让我们的发型略显时尚。

在入伍以前,大部分的战友都拥有着一头靓丽的秀发,可是,一入军营,首先要跟自己的秀发来一场放纵式的“告别仪式”,不只是因为部队的制度规范,也是因为一切要从“头”开始。

有志不在“发”长,短发承载担当。在经过军营的洗礼之后,兵哥哥也不再谈“发”色变,有了合格的发型,在纠察面前也是底气十足。其实军人留短发显得蓬勃整洁,也便于部队的统一管理。如果连发型都是千奇百怪的,又如何能够体现出部队严格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呢?

当兵以前、转业之后,我都是留长发,也留下了一份份芳华的纪念,现在看每一张照片都是霸气外露,展示了军人阳刚如铁的形象。当然了,我还是有信心说不错的外表和内在的气质,那是从军后养成的品格和涵养。

自从在电视剧《太阳的后裔》当中引起了热议之后,军人寸头发型也成为了众多女生们心目中的最爱,当然在一款军人寸头发型被打造出来了之后,军人寸头发型的整体美感也散发得十分的彻底。

小时候,对军人的印象应该从看邻居叔叔当兵时的照片开始。那时候对军人的印象就是正义、忠诚、血性、担当,当然还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还有一种敬畏感和安全感。

长大后,军人的这些特质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成长,我的路,甚至觉得真男人就应该有军人这样的“平头”。

青春时第一次对军人情怀的萌动,还记得是在高中毕业时的那座家乡小城。那个时候,虽然身处“鸡鸣一声听三省”黄河边镇,但内心明净似的总在远方游荡,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梦,似乎在那个时候就预设了遥远,标注了方向。

在征兵的季节里,县城的街头由于军人的出现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身身英气逼人的橄榄绿让擦肩而过的年青人频频回望。军帽下面一张张干净而又帅气的脸庞,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表情里,有着对军人光辉印象的浓缩,还有一种被赤爱滋润着的祥和。

那时候我应该不到十八岁,接我的连长一杠两星,不确定他的官有多大,当初不太懂看军衔的我,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得他那帅气的小平头。他的表情里透着我对军人印象的所有展现和解读。后来,我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也如他一样,这个形象不仅是军人的形象,更是人们心目中男人的形象。

平头在我的心中,就像一座我内心矗立起来的一座丰碑一样纯洁而神圣。如果说,人的高贵在于思真,在于体验心灵之美、灵魂之善,这似乎对于军人的平头来说都还不够,因为在我心里,它矗立起来的不仅是高贵的丰碑,也是高尚的丰碑。如果以前我说过热爱“平头”的话,我现在还是可以满腔赤忱的表达我的真诚。因为,它的淬火历练培养了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为一名军人,一位战士,我们都受着文明的教化,规则的约束。但如果用扼杀人性的方式去让内心的忠诚和血性得以满血,这终归还是一种残缺。于我而言,这种痛不是丰碑的坍塌,而是怀着深深的恻隐之心,深深的感受到这是一个更需要爱的群体。

血战沙场不回头,一杆长枪定乾坤。身居这个复杂的社会和时代,我们需要他们来守护我们的安全,而他们自身却在这滚滚洪流中失去了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丰厚,是一种与爱的链接。小到恋爱,大到爱国。

无论历史的车轮碾向哪里,我还是相信军人这个群体在大爱面前依然视死如归,但在小爱面前如襁褓中的婴儿一样需要呵护。所以,如果这个国家爱他们,人民爱他们,恋人爱他们,不仅应赋予他们历史使命,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健康。

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小爱也是一股坚毅的力量,一如我年少时记住的军人形象。在我的从军日记里,不仅赋予了“军人”这个称呼的使命,同时那么坚毅的表情背后流露出来的澄澈与安宁,才是支撑的根基。真正的军人,就像“葡萄美酒夜光杯,醉卧沙场君莫笑”一样洒脱,用武器去英勇战斗,但内心向往的是和平,守护的也是和平。

岁月至此,铁心向党。军人的阳光需要奉献,阳光的军人更需要“平头”,源于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深深的爱,这种爱不仅是用高尚矗立起来的丰碑,更是一种初心不改、矢志不移的情怀。只因为那个片刻的擦肩,镌刻了我对那身军装挚爱的永远。

“奉献多在无声处,牺牲岂止在疆场。”我爱军人,我更爱那帅气“小平头”。



【作者简介】 任志民,籍贯山西省芮城县,1989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师、军宣传干事,团副政治委员、高级工程师(正处)等职。服役期间,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14年转业到天津政府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