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屋 > 杂谈 > 正文

​关于"客家人"这个名称由来的分析

2024-12-25 01:46 来源:旺达屋 点击:

关于"客家人"这个名称由来的分析

今天评论了九边的一条文章,然后我基本解释清楚了客家人这个名称的由来,所以干脆也发到我自己的头条里和大家探讨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下面链接看九边的这篇文章。

【读懂了持续千年的大械斗,就懂了我国革命意义多重大 - 今日头条】https://c.quk.cc/3/z7/k0535r5pudf  >以下是我的评论内容:

九哥,我就是客家人,其实,客家这个名称来源众说纷纭,你这里说的是其中一种说法。但是以我的研究,真正名字起因不是因为这个,如果因为从中原来的,到了人家的地盘是客,所以叫客家人的话,按照这个理论,所有南方汉人都应该叫客家人了。当然,你说的这种说法的确传的很广,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清楚客家人这个称呼的真正原因,所以就以讹传讹了。从实用角度考虑,正常来说,你要迁移到一个新地方生活,会一直强调自己是客吗?显然这样是不利于自己在当地安身立命的。所以客家人这种称呼,是特定历史事件的产物。比如说知青,过几百年后,提到知青大家都能知道是指哪类人和哪个历史的产物。接下来我说下我自己研究出的客家人名称的起因,仅代表一家之言。4个核心知识点,1.金人入侵、2.北宋灭亡、3.战争难民、4.望王师北定。这四条脉络理顺了,就很清楚了。金人入侵后,北宋灭亡,北方接连大战,大量中原人举家南逃,天子和朝廷迁到临安,问题来了,临安能接收天子和朝廷官员,能接收所有北方的百姓吗?肯定没办法,一个地方的土地能养活人口是有限的,战争难民们只能继续难迁,作为朝廷,能把他们安置到土地肥沃的地方吗?肯定也不行,从浙江到江西,再到岭南,其实有大量适合农耕的肥沃土地,但是肥沃土地原来的居民会答应吗?显然不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纷争内乱。所以作为朝廷来说,现在的闽粤赣交界地是比较理想的安置地,这个地方汉人比较少,未经开垦的荒山比较多。作为难民们来说,虽然这些地方土地比较贫瘠,但是能躲避战乱啊,而且乱世还能挑三拣四选肥沃的地方吗?所以双方都能接受,就来到了闽粤赣山区。(题外话,这些山区原来有没有人,有人的,就是原来的南方越人,比如畲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原来也是生活在南方肥沃土地的,从秦始皇征服南方百越后开始,越人的生活区域一直被汉人压缩,最后被迫生活在闽粤赣山区。大量北方战争难民被安置到这里,就开始和土著越人在这些山区混居了,混居了几百年,大部分被汉人同化了。所以现在的客家人,实际是汉畲混合后的产物,现在所有人文化上全都都汉化了,他们既保留了中原的风俗传统,也融合了畲族等其他原越人的一些东西。等于对客家人来说,两边都是亲戚。)言归正传,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当时整个南宋都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就是我早晚要回去中原。在这种强烈的民族情绪下,南宋的正式都城,一直都是汴梁没有变过,天子所在的临安,正式法律定位,只是天子行在。所以陆游才会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诗句。这是所有南下中原人的执念。从这个角度分析客家人的称呼,就能看出渊源来了,所有客家人都希望回到中原故土,而且有这个执念相信自己早晚会回去的,到这里来只是暂时的,几代人都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所以称呼自己为客家人。离开这个重要的历史因素,去分析为什么叫客家人都是扯淡。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去解释土客冲突就能更清晰明了。一边是历史长河中,早先就自然迁移过来汉人,一边是突然大量到来的战争难民,为了土地水源发生冲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一点请参考叙利亚难民和欧洲本地人的冲突,我相信几百年后叙利亚难民这种特殊历史事件下的产物依然会存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族群文化。最后补充一点,这是我自己琢磨的,就是宋代的人,口语上喜欢在名词后面加一个"家"字,比如皇帝叫官家,某些人自称洒家,女子自称奴家等等。所以客后面加一个"家"字,客家,也符合宋代人的口语习惯。还有,以上我只是解释"客家"称呼的由来应该是在宋代,并不是说客家人聚居地,直到宋代才有汉人,实际上这些地方从秦始皇南征开始就有汉人陆续定居了,只是当时他们并不把自己称为客家人。我知道网上很多杠精,所以有必要解释下,免得他们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