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屋 > 杂谈 > 正文

​儒家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24-12-25 01:41 来源:旺达屋 点击:

儒家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儒家中庸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子思,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称之为“述圣”,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子思之儒”,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其主要作品有《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

有人认为,“中庸”之道过于保守,明哲保身,老于世故;有的认为“中庸”是平庸无为,随波逐流,没有立场,不能坚持原则,应该被批判和抛弃。其实,这些都是对“中庸”的误解。那么儒家的中庸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呢?

下面听尼山布衣慢慢道来。

一是主张中和之道是天下的根本之道。“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意思是在处理问题上,要用不偏不斜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主张凡事要不偏不倚。这说起来不难,但对心怀私欲的人来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对基层干部来讲,具有启迪意义。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干部“办事要公”,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不优亲厚友,不厚此薄彼,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信服。

二是主张“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要在笃行不移。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称之为道了。这就说明了中庸之道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中庸之道广大而隐微,普通百姓只要由衷修行亦可有所成就,但深入修养,即使圣贤亦有所不能之处。道可大可小,大到天下装不下,小到不可分,既适合百姓所用,又适合圣贤所修。如脱离常理而求道,则为空道,则是不合实际之道。而修道之则就在常理常事之中。中庸的楷模就在心中,就在身边。告诉人们,人人都可以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可是学起来还差得远,这是很自然的事。因此,修养并执行中庸之道,说话要严格谨慎,行动上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且不可半途而废。学习如此,干事创业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持续发力,才能取得成功。

三是主张行大道之人需修养仁义礼智勇。《中庸》认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知道这三点就懂得了如何修身、修道了,那就自然会管理人、管理国家了。《中庸》为此提出了治国安天下需坚持的九个方面:修身(修养自身)、尊贤(尊重贤人)、亲亲(爱护亲族)、敬大臣(敬重大臣)、体群臣(体恤众臣)、子庶民(爱护百姓)、来百工(劝勉各种工匠)、柔远人(优待远方来的客人)、怀诸侯(安抚诸侯)。这些做到了才算笃行中庸。这对统治者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四是主张忠于职守,守规矩。《中庸》提倡人们以“中和”为本,各安本分,各负其责,“无过无不及”地忠于职守,不越规范,不犯上作乱,不标榜各自的劳绩和功德。这一点,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领导干部只有守大道,明大德,知敬畏,守规矩,忠职守责,谦虚谨慎,不贪功冒进,不要政绩工程,才能不犯或者少犯错误。

当然,儒家的中庸思想不仅局限于以上四点内容,还有比如强调“人要学会分清善恶”,要“宽容忍让、以德报怨”,要“英勇无畏、至死不渝”等等,这些主张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庸》既是为人处世的精辟总结,又体现了做人的规范与智慧,它对于提高人们的行为修养,时至今日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