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屋 > 杂谈 > 正文

​电视-百鸟朝凤惊天鸣,人生百态尽悲歌

2025-02-18 05:40 来源:旺达屋 点击:

电视-百鸟朝凤惊天鸣,人生百态尽悲歌

百鸟朝凤惊天鸣,人生百态尽悲歌

南方传媒书院整合

一根唢呐,承载着数代唢呐匠们的一片冰心;一首曲子,演绎了老一辈曲艺人的崇高人生;一种技艺,见证了传统文化的沧海桑田。

电影《百鸟朝凤》是中国第四代导演大师吴天明的遗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游天鸣在父亲的迫使下向唢呐艺人焦三爷学习唢呐后,逐渐爱上唢呐并坚守这门传统技艺的故事。时代变迁,传统何去何从?导演通过这一影片,再次向每一位观众提出了这个严峻的问题。

具有批判现实性创作思想的狄更斯在100多年前就曾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再合适不过。《百鸟朝凤》通过时代变迁下唢呐技艺的命运转变,形象的映射出当今社会上经典传统备受冷落的局面。

然而讽刺的是,影片上映后一度遇冷直到制片人方励的一跪,观众们才抱着一种道德同情的心态走进影院,看过影片的人大都一片好评,这只奄奄一息的“凤凰”才得到了“涅槃”的机会。影片的主题,被影片的遭遇很好的印证出来,不免让大家觉得一阵心寒。

中国的文艺片在早年间盛行一时,然而近年来随着青春题材、商业题材的影片出现,中国文艺片的关注度一再遇冷。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一再增加,这对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是随之而来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心情变得浮躁,大家来电影院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很少会有人想通过电影去思考情怀,对中国电影的多元素化发展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唢呐一响,百鸟为王”。依然记得焦三爷在金庄查村长的葬礼上,面对查村长家属提出吹奏“百鸟朝凤”时,一阵沉默之后的那句“不是钱的问题”。“百鸟朝凤”是大哀曲子,受用者需德行极高。

“百鸟”所朝之“凤”,是正义、善良的化身,大多数中国老一代手艺人坚守的早已不是技艺本身,他们更多是希望这项技艺所蕴含的准则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可是这一个小小的心愿实现起来却是那么难。

影片在蒙太奇上的处理特别好,开头天鸣父亲带他去水庄拜师的时候一个全景俯拍了一条陡峭的小路,而当多年后焦三爷把自己珍藏的一箱子唢呐全部交给天鸣,在天鸣独自一人提着唢呐箱回土庄时,这条路又出现了。这暗示了一种传承在里面,唢呐技艺以后的漫漫长路必须由游天鸣的稚嫩肩膀独自撑起,后来师兄弟们的相继离开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火庄村长的葬礼上,焦三爷吹响了“百鸟朝凤”,这也成为了他的绝唱,在火庄村长的葬礼上来围观的群众都是老人和小孩,这也许表现的导演对于老一辈传统和新希望出现的美好期许,但是没有青年人的出现不禁让观众为传统文化的没落感到一丝悲凉。

“大哀之曲,送大德之人;大悲之声,别大去之势”。唢呐以后的命运如何?新的时代下天鸣该如何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如何?当下的我们又能为之做些什么?一系列的问号,随着焦三爷的离去出现在观众的脑海里。

焦三爷生前要求天鸣为他吹四台即可,但在影片的最后天鸣还是在三爷坟前为师父吹响了“百鸟朝凤”。这是天鸣为师父吹响的,同样也是吴天明导演为中国电影人吹响的一曲天鸣悲歌。伴随哀曲往事一一回放在观众面前,有心人也许会发现原来主角天鸣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

与蓝玉不同,天鸣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年轻时的心愿去学习唢呐最后在接触中才逐渐爱上唢呐的,却从未有人问过天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许这一点天鸣自己也没想过,但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优良德行焦三爷才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教给他,把“百鸟朝凤”传授与他。

导演别有用心的在影片最后十几秒拍摄焦三爷离去的背影时,隐去了所有的画外音,只留下阵阵轻风拂过草丛的声音,没有任何旁白,“无声之处尽悲歌”。焦三爷作为万千勇士的一个缩影,他走了以后唢呐和天鸣的命运会怎样?一种强烈的不安再一次叩击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凤凰已逝,百鸟仍在”。无数像吴天明导演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大家相继离去,一项项传统经典的领头人渐渐消失。“百鸟”究竟该何去何从?作为新一代传承人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让“凤”浴火重生? “百鸟朝凤”是否真的会成为绝唱?一曲唢呐道尽世间百态,一部电影吹响彻骨天鸣。

——END——

往期推荐

南方传媒书院

道南正脉,毓德树人

新闻黄埔·记者摇篮

欢迎扫描二维码(shendusikao1)加入资深媒体人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微信媒体采编业务研究交流群!

本微信群实名验证:单位(界别、行业)+姓名+职级、职务+工作资历,按照不同归类分组交流,欢迎关心新闻实务高校教师、新闻学子、资深媒体人、媒体从业记者编辑、企事业单位朋友广泛参与!

制作团队 ID:shendutuji

▶ 总出品人:陈安庆 ◀

▶ 执行主编:宋志辉 ◀

▶ 副 主 编:卢文斌 ◀

▶ 编辑校审:左宇凡 ◀

南方传媒书院 ·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