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屋 > 杂谈 > 正文

​“添油加醋”不仅是调料,也是“保健养生”的多用小能手

2024-10-11 12:20 来源:旺达屋 点击:

“添油加醋”不仅是调料,也是“保健养生”的多用小能手

“添油加醋”这一成语实际是个贬义词,但在中国饮食调料界,酱油、醋可是拥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一道触碰味蕾的美食,讲究食材的选取、烹饪的技术、装置的器具、摆放的造型等。如何将一道菜肴做到“色、香、味”俱全,那就都离不开调料的搭配与运用,酱油和醋则是制作食物中必不可少的调料。

●年代久远的酱油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代酱油出现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周朝时期,古人发明了酱,在酱的熏陶下,人们偶然的发现酱储存时间过久后会出现一层油汁,品尝后发现味道很特别,于是便改进制酱工艺,特意酿造酱汁,并取名为“清酱”,早期的酱油由此诞生。因酱油的启蒙较早于其他国家,中国则是酱油的故乡。

随着历史的发展,精明的商人发现了大豆等原材酿制的酱油可生产、可制造且大众接受度极高的优势,便形成了酱园作坊生产模式售卖酱油。据文献记载,“酱油”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山家清供》中记载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吴氏中馈录》中记载用酒、酱油、芝麻油清蒸螃蟹。“酱油”一词的出现,其意义不仅在于中国酱油从此有了一个规范的雅称,更在于这种称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酱园模式规模较小,常见于街头巷尾小店。而如今,古代的酱园模式已经演变成系统正规的企业模式。随着精细化制作模式的诞生,“老抽”、“生抽”、“头油”等称谓,更能体现酱油的风味品质。经研究发现,通过选取上好的大豆、小麦等原料制作出的酱油具有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糖类、酸类等营养成分,适量的酱油使用有利于身体营养成分的吸收。在当下饮食习惯下,酱油已经成为生活调料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使用方式也由最初的凉拌、小炒衍生为点蘸、焖煮、做汤等。

●古色古香的醋

3000多前的中国就是最早使用谷物制造醋的国家。春秋时期,民间已出现了家庭制醋,而商业制醋则需官人把关。南北朝时,醋作为极为珍贵的调料,堪称奢侈品,虽有一定作坊制作,但寻常百姓吃醋的几率微乎其微。据《齐民要术》记载,北魏时期中国的酿醋业有了很大发展,不管是选材还是制作工艺上都讲究极致。唐宋后,朝代的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条件的需求日益扩大,醋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明清时,醋的酿造水准已达到巅峰,山西老陈醋由此传播远洋。

醋的酸味柔和,回味绵长,不仅用于食物调味,还是医药和保健的上等选材。早在战国时期,扁鹊就认为醋有着消毒的用处,而在《本草纲目》中就记录着30多种醋药配方,如蒸发醋气能消灭病菌,阻止流行疾病传播。而且,喝适量的醋能开胃,用醋泡脚还能达到消除疲劳等作用。如今,醋也受到一大批美容养颜者的青睐。

眼观当下,醋的产业链已经达到了宏大的规模生产,通过对高粱、豌豆、大麦、谷糠、麸皮等材料的精选,有机醋、无盐醋等健康醋的制作方式已成型,并迅速被大众接受。而“添油加醋”、“争风吃醋”、“风言醋语”等成语也广为流传。总之,醋历经千年沧桑,早已超过了调味品的范畴,已成为一种文化融入老百姓的心中。

酱油和醋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它们作为日常饮食中的必备调料品,经过几千年风俗、习惯、文化的洗礼却毫不褪色,一直保留在亿万人民的嘴巴上。如今,在国人制作工艺的改良与创新下,它们更符合了大众对食物制作的精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