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屋 > 杂谈 > 正文

​沙漠三宝之骆驼刺-沉默的脊梁

2025-01-08 07:33 来源:旺达屋 点击:

沙漠三宝之骆驼刺-沉默的脊梁

大漠戈壁中,抑或黄沙漫漫,北风呼啸;抑或砂石零落,空旷寂寥。些许的绿色,都是最珍贵的点缀。胡杨、红柳、沙枣、梭梭,还有骆驼刺、芨芨草等,数的出来的少数植物,默默地柔软着沙漠戈壁的暴虐。最不起眼,却又无比重要的,估计要数骆驼刺了。相比红柳、梭梭,骆驼刺更加矮小,更加默默无闻。如果说高贵挺拔的胡杨树是沙漠戈壁中的贵族,那骆驼刺便是戈壁植物群落中最普通的芸芸大众了,只靠少许的水,便点缀和支撑了茫茫戈壁的无限生气。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顶着酷暑,一簇簇,一蓬蓬,迎着扑面的热风和骄阳,恣意绽放着生命的活力。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说明,骆驼刺属“豆科,半灌木,高25-40厘米。”主要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粉红色,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余天,结荚果,根系十分发达,一般长达20米。

作为沙漠戈壁的主力植物之一,骆驼刺可是“沙漠之舟”骆驼最重要的的口粮之一,这其实也是它名字的由来。不过骆驼刺枝干上布满尖刺,连叶子由于要避免蒸发水分也都进化的又尖又硬。真不知道骆驼们为了吃掉这扎嘴的食物,得把大嘴巴修炼到多厚才行!我们在野外是没有看到过骆驼的,见到也是在牧民的家里——也就没看到骆驼吃干硬带刺的骆驼刺的样子——想想也是很酸爽吧?其实骆驼们早就习惯了在恶劣的环境中进食,这点儿刺对它们来说可不算什么。和仙人掌之类的相比,骆驼刺算是很爽口的食物啦。

除了固化泥沙,甘做骆驼们的食粮,骆驼刺还可以药用,其汁液含糖量亦非常可观,当地人把它经风吹日晒处理后做成小块,起名叫“刺糖”,可食用,亦可治痢疾腹泻等病。早在唐代,新疆人就把“刺糖”作为贡品进贡给唐玄宗等皇帝,并随着丝绸之路远销中原各地,是名副其实的明星食品,可以说是唐代的“切糕”。其时,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便品尝过刺糖的美味,并赋诗曰:“桂林葡萄新吐蔓,武城刺蜜未可餐”。

骆驼刺一般被称为沙漠三宝,我更倾向于叫它沙漠三友。它和胡杨、红柳们一起,撑起了沙漠戈壁的生态,默默地给人类做着贡献。虽不起眼,但很重要。不求辉煌灿烂,但求无愧于心。

文末,附上引用的岑参全诗,一起见识一下这位边塞诗人七言歌行的魅力吧。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唐·岑参

轮台客舍春草满,颍阳归客肠堪断。穷荒绝漠鸟不飞,

万碛千山梦犹懒。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五侯贵门脚不到,数亩山田身自耕。兴来浪迹无远近,

及至辞家忆乡信。无事垂鞭信马头,西南几欲穷天尽。

奉使三年独未归,边头词客旧来稀。借问君来得几日,

到家不觉换春衣。高斋清昼卷帷幕,纱帽接蘺慵不著。

中酒朝眠日色高,弹棋夜半灯花落。冰片高堆金错盘,

满堂凛凛五月寒。桂林蒲萄新吐蔓,武城刺蜜未可餐。

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

叶河蕃王能汉语。知尔园林压渭滨,夫人堂上泣罗裙。

鱼龙川北盘谿雨,鸟鼠山西洮水云。台中严公于我厚,

别后新诗满人口。自怜弃置天西头,因君为问相思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