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屋 > 杂谈 > 正文

​磁湖湿地:昔日臭水港 今朝生态园

2024-07-03 00:54 来源:旺达屋 点击:

磁湖湿地:昔日臭水港 今朝生态园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磁湖湿地公园

□ 本报记者 廖巍巍 通讯员 曾健雄

潺潺溪流、青青草木、点点花香,初秋的磁湖湿地公园,目之所及皆是景,令人不由心生喜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公园一角,轻歌曼舞登场。漫步“彩虹桥”,光影迷离的公园风景一览无余,整个磁湖的美丽夜色尽收眼底。

自2020年“十一”磁湖湿地公园开园以来,这里成了黄石又一处亮丽的风景线。可谁承想,此处原本是垃圾裸露堆成山、湖水污浊蝇成堆的黑臭水体。

人工湿地 探索治水新路径

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匮乏的城市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尤其是磁湖以西的团城山地区,雨水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磁湖西南区域。加之该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排水设施的简陋,致使整个区域大量垃圾裸露,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市亚行办主任阮洪全介绍,为有效改善磁湖西南区域水体污染状况,遏制磁湖生态退化,在亚行贷款的支持下,我市将磁湖湿地建设作为黄石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的重点工程之一。按照整体规划设计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将有效恢复磁湖湿地自然属性,提升生态修复功能,同时通过打造海绵城市示范,调蓄雨洪,增强城市安全系数。

总投资约7亿元的人工湿地项目工程,在磁湖西南区域火热动工。按照规划,整个人工湿地工程由湿地功能区、科普展馆区、休闲驿站、园林景观、城市防洪系统、园区绿道等组成,工程总占地面积115公顷,分两期建设。

其中一期工程的上游湿地全长1.2公里,占地总面积约19.8公顷,总投资约8000万元。主要是收集处理老下陆区域和团城山周边区域的初期雨水,建设内容包括雨水处理工程、土建工程和景观提升工程等。该工程于2015年3月动工,2017年12月完工开园。

2018年5月,占地面积95.2公顷,总投资约6.2亿元的二期工程——下游湿地项目正式开工。工程主要是处理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尾水,建设内容包括尾水处理湿地工程、水利防洪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建筑场馆工程和桥梁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工程于2020年9月底全面竣工。

经过治理,昔日臭水港,摇身一变成为黄石文化旅游新地标。

污水变清 生态治理新典范

打造五水共治科普区、海绵城市示范区、生态休闲体验区,磁湖湿地公园建设立意高远。

项目明确,采取以水处理为主、景观打造为辅的雨水处理湿地方式,通过对团城山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和老下陆、团城山区域内雨水的有效收集,采用污水处理生态技术,实现污水由浊变清,日处理净化能力可达8万余立方米。

为打造相映成趣的景观,磁湖湿地分为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其中潜流湿地15.8万平方米,清水性湿地33.4万平方米,是湖北省最大的城市人工湿地。年预期削减污染物化学需氧量584吨、生物需氧量116.8吨、氮204.48吨、总磷8.77吨。

不仅如此,磁湖湿地在水利工程上,进一步加强了对现有河道的整治扩宽,并新建河道4公里,使湖泊库容量由原来的43.11万立方米增加到48.99万立方米,让河道行洪标准由一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标准,为我市城区的调蓄雨洪、防涝排渍、保障城市汛期安全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0年,我市遭遇50年一遇洪涝灾害侵袭,磁湖湿地凭借泄洪通道与湿地分离式布局,成功实现洪水分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运行,保障了城市安然度汛。

绿色生态 一园融汇新风景

曲径通幽处,鸟语悦人心。

“原来的沼泽地,而今成为了一处鸟语花香、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市民刘先勇说,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会和老伴一起到磁湖湿地公园“打卡”锻炼。

湿地公园内,单体长度超过1300米的紫藤长廊下,总有市民在此徜徉流连。这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长的紫藤廊架,随着紫藤花的生长,春日里灿若云霞的多花紫藤,构筑起了梦幻浪漫的紫色仙境。

轻盈灵动的“彩虹桥”,宛若飘带横穿湿地公园。该桥南连柯尔山—白马山公园,北接黄荆山省级森林公园,形成了公园生态休闲微循环体。

磁湖湿地公园建成了黄荆揽胜、百草园、梅林、绿荷叠翠、莲池鹭影、紫曼纤柔、磁湖渔家、莺飞啼鸣、樱花谷、荷塘月色、水杉雾影等景点,应和着公园内溪流、小岛、滩地、缓坡等各种湿地形式的展示,俨然成为一座城市中的自然科普学校,成为市民自然教育的绿色课堂——

2021年,磁湖湿地公园成功入选湖北省“美丽河湖”案例,2022年入选湖北省“最美城市公园”,该项目也作为全省唯一、黄石首例项目,被亚行评为“最佳表现项目”。据悉,在今年10月亚行即将组织的东亚论坛与亚太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会议上,磁湖湿地公园项目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介和分享。

兴建磁湖湿地公园,是我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自觉。黄石,将继续以生态之名,谱绿色华章!

▶记者手记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城市,不应是简单的人口汇集地,而应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不应是高楼和马路的随意组合,而应是“骨骼强、血脉畅、气质美、活力足”的生命有机体。而公园绿地,无疑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加分项”。

从1981年黄石成立南湖风景区管理处,建设团城山公园以来,40多年里,我市先后建起了人民广场、柯尔山—白马山公园、磁湖湿地公园、黄石港生态体育公园、黄石人防主题公园、黄石消防主题公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还有数不胜数的“口袋公园”散布城区各个角落,让市民“推窗见绿意、抬脚入公园”。

但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探索解决什么样的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这一长远问题。答好这个题,市民要树立主人翁精神,自觉爱护身边的公园,坚决对攀枝摘花、践踏草坪、破坏景观等不文明行为说“不”。养护单位要加强管养力度,让公园“常洁常新”。更重要的是,政府决策部门要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对宜居生活的向往,大到哪里需要建公园,小到需要更换哪些好看的草坪草种,都要“与市民商量着办”,让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感、认同感不断增强。如此,城市才更有温度、更有吸引力、更有凝聚力。